2012秋季全球變遷中心系列演講_2
一、題目:從農業大圳到工業引水—台灣百年水利治理模式轉變與困境
二、講員:黃書緯博士,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三、時間:2012 年 11 月 5 日 12:30~14:00
四、地點:臺灣大學全球變遷中心會議室
五、演講大綱
1990 年代後,台灣的用水問題逐漸浮上檯面,縣市之間為水庫配置而起的爭論時有所聞,工業部門與農業部門在用水調度上的爭奪也越演越烈。從歷史的角度,台灣過去的水資源調度模式區分為殖民經濟時期的大圳模式(1895-1945)、發展型國家時期的水庫模式 (1950s-1990s 中期),以及後發展型國家時期的調度模式(1990s 中期以降)。
一、題目:從農業大圳到工業引水—台灣百年水利治理模式轉變與困境
二、講員:黃書緯博士,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三、時間:2012 年 11 月 5 日 12:30~14:00
四、地點:臺灣大學全球變遷中心會議室
五、演講大綱
1990 年代後,台灣的用水問題逐漸浮上檯面,縣市之間為水庫配置而起的爭論時有所聞,工業部門與農業部門在用水調度上的爭奪也越演越烈。從歷史的角度,台灣過去的水資源調度模式區分為殖民經濟時期的大圳模式(1895-1945)、發展型國家時期的水庫模式 (1950s-1990s 中期),以及後發展型國家時期的調度模式(1990s 中期以降)。
本演講認為,不管是日本殖民政府時期透過大圳所建立起來的掠奪型機制,或是國民黨政府透過水庫所建立起的發展型機制,這兩種國家的調度模式都建立在「水資源是不會匱乏的」這個假設上。後發展型國家時期台灣政府的問題在於,水資源已經因為自然環境的變化而短缺,但政府的調度模式卻未能調整過來。特別是當 1998 年廢省後,雖然用水分配、水利 開發的權力,已經隨著經濟部水利署的改制而成為中央政府權力的一部分,但受限於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與民主化過程後地方政府的挑戰,台灣的水資源調度模式反而呈現一種「治理權力中空」的現象,也暴露出後發展型國家在當前水資源議題中的左支右絀。
六、講員簡介
黃書緯博士為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其研究興趣為都市社會學、空間的政治經濟學、都市政治與全球城市等議題。其於 2011 年 2 月以博士論文,《全球城市策略與國家的再疆域化:台灣與新加坡的比較研究》,在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黃書緯博士目前進行水資源與都市發展的相關研究,並嘗試透過台灣、雲南等地不同 的比較研究,深入討論「都市政治生態學」(Urban Political Ecology)中關於「尺度」(scale) 與「分配」的相關議題。
七、合辦單位: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研究中心
八、學術召集:陳正平教授、簡旭伸博士
九、行政聯絡:陳盈蓁小姐 (02-3366-5082)
六、講員簡介
黃書緯博士為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其研究興趣為都市社會學、空間的政治經濟學、都市政治與全球城市等議題。其於 2011 年 2 月以博士論文,《全球城市策略與國家的再疆域化:台灣與新加坡的比較研究》,在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黃書緯博士目前進行水資源與都市發展的相關研究,並嘗試透過台灣、雲南等地不同 的比較研究,深入討論「都市政治生態學」(Urban Political Ecology)中關於「尺度」(scale) 與「分配」的相關議題。
七、合辦單位: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研究中心
八、學術召集:陳正平教授、簡旭伸博士
九、行政聯絡:陳盈蓁小姐 (02-3366-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