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中心
  • 中心首頁
  • 關於中心
    • 中心任務
    • 中心夥伴
    • 研究團隊
  • 前瞻研究
    • 研究計畫
    • 研究成果 >
      • 成果海報
  • 國際交流
    • 國際活動
    • 國際期刊
  • 國內交流
    • 國內活動
  • 社會服務
  • 新知講堂
  • English

從農業大圳到工業引水—台灣百年水利治理模式轉變與困境 

11/5/2012

 
图片
2012秋季全球變遷中心系列演講_2

一、題目:從農業大圳到工業引水—台灣百年水利治理模式轉變與困境 

二、講員:黃書緯博士,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三、時間:2012 年 11 月 5 日 12:30~14:00 

四、地點:臺灣大學全球變遷中心會議室 

五、演講大綱

1990 年代後,台灣的用水問題逐漸浮上檯面,縣市之間為水庫配置而起的爭論時有所聞,工業部門與農業部門在用水調度上的爭奪也越演越烈。從歷史的角度,台灣過去的水資源調度模式區分為殖民經濟時期的大圳模式(1895-1945)、發展型國家時期的水庫模式 (1950s-1990s 中期),以及後發展型國家時期的調度模式(1990s 中期以降)。

本演講認為,不管是日本殖民政府時期透過大圳所建立起來的掠奪型機制,或是國民黨政府透過水庫所建立起的發展型機制,這兩種國家的調度模式都建立在「水資源是不會匱乏的」這個假設上。後發展型國家時期台灣政府的問題在於,水資源已經因為自然環境的變化而短缺,但政府的調度模式卻未能調整過來。特別是當 1998 年廢省後,雖然用水分配、水利 開發的權力,已經隨著經濟部水利署的改制而成為中央政府權力的一部分,但受限於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與民主化過程後地方政府的挑戰,台灣的水資源調度模式反而呈現一種「治理權力中空」的現象,也暴露出後發展型國家在當前水資源議題中的左支右絀。

六、講員簡介 

黃書緯博士為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其研究興趣為都市社會學、空間的政治經濟學、都市政治與全球城市等議題。其於 2011 年 2 月以博士論文,《全球城市策略與國家的再疆域化:台灣與新加坡的比較研究》,在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黃書緯博士目前進行水資源與都市發展的相關研究,並嘗試透過台灣、雲南等地不同 的比較研究,深入討論「都市政治生態學」(Urban Political Ecology)中關於「尺度」(scale) 與「分配」的相關議題。

七、合辦單位: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研究中心 

八、學術召集:陳正平教授、簡旭伸博士 

九、行政聯絡:陳盈蓁小姐 (02-3366-5082)

Comments are closed.
    图片

    Archives

    September 2014
    December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March 2013
    January 2013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October 2012

    Categories

    All
    台灣百年水利治理模式轉變與困境
    微氣候與社區規劃
    氣象預報與法律責任
    水與人類文明
    淡水河流域治理之經驗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政策建言發表會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 中心首頁
  • 關於中心
    • 中心任務
    • 中心夥伴
    • 研究團隊
  • 前瞻研究
    • 研究計畫
    • 研究成果 >
      • 成果海報
  • 國際交流
    • 國際活動
    • 國際期刊
  • 國內交流
    • 國內活動
  • 社會服務
  • 新知講堂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