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障河流沿岸居民的安全,往往會在河岸旁建造人工堤防,以防止豪雨或颱風期間大量雨水匯入河流造成氾濫,然而這些由水泥與土石建造的堤防視覺上缺乏變化,同時因透水性差使得生物難有生存空間,加上堤防阻隔降低了河道到兩岸的連接性,將河岸環境棲地破碎化,帶給河岸棲地生態不少衝擊 [1]。近年來因生態保育意識抬頭,如何應用生態工法建造與環境共存的堤防已漸漸成了趨勢。(有關堤防更多介紹,可參考 [2] )
應用生態工法建造堤防有幾項設計原則,以下簡要歸納出幾點 [3,4]:
- 進行堤線佈置規劃時,應盡量保留原始河流的蜿蜒性,以確保維持濕地、河灣、淺灘等原始生態環境。
- 堤防斷面形狀考量除了計算其穩定性外,應盡量採用緩坡並做好排水措施,創造利於植被生長的條件。
- 堤防材料盡量就地取材,在滿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使用透水性佳、多孔、自然材質構成的柔性材料,為植物、魚類、兩棲類動物等棲息與繁殖預留空間。
- 堤防建設的河流斷面設計,應遵循多變化特徵,盡量避免河床平坦,不規則的河床較符合原本生態環境,增加環境對生物的親和力 [3]。
- 為了確保生態工法效果之實現,並延長工程之壽命,前期之養護與後期的管理與監測需落實。
除了活用生態工法讓堤防與自然環境共存,近幾年「還地於河」的綠堤防概念也開始被各國提倡。綠堤防是指將堤防採土堤緩坡形式設計,由堤頂沿堤防內側延伸,延伸長度為堤防高度的 3030倍,並將堤內建築基地提高(圖二),即使洪水高度超過計畫水位時,仍然不致於潰決造成更嚴重災害,同時堤防斜面則用於農業、休憩等功能,堤防在遭受洪水侵蝕時,可藉此節省農業用水、排水設施建設成本 [5],另一方面也不會因為高大的防洪設施阻隔景觀。
- 孫建平。水利工程對水環境生態之影響|科學月刊。
http://scimonth.blogspot.tw/2013/05/blog-post_5751.html - 徐偉哲。認識堤防|科學Online。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69852
- 試析堤防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http://big.hi138.com/gongxue/shuiligongcheng/201111/362017.asp#.VyOO-aN95E4 - 鄧志浩、陳獻、周岠峰 (2007)。生態工法應用於河川堤防規劃設計之研究—以卑南溪新興堤段為例。先進工程學刊,第二卷,第一期,35-40頁。
- 超級堤防與綜合治水建設考察|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暨所屬水利工程處。http://www.openreport.taipei.gov.tw/OpenFront/report/report_detail.jsp?sysId=C09600839
- 荷蘭國家生態綠網計畫 。
http://web.ncyu.edu.tw/~yuwen/files/a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