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中心
  • 中心首頁
  • 關於中心
    • 中心任務
    • 中心夥伴
    • 研究團隊
  • 前瞻研究
    • 研究計畫
    • 研究成果 >
      • 成果海報
  • 國際交流
    • 國際活動
    • 國際期刊
  • 國內交流
    • 國內活動
  • 社會服務
  • 新知講堂
  • English

100年洪水有多大?—淺談重現期距在防災上的應用

4/9/2015

 
(本篇轉載自科技部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
張沄真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臺灣山多坡陡,河川短促,再加上颱風頻繁,降雨集中,水災、土石流等災害經常發生。為了針對洪災擬定防災、救災計畫,災害規模的預測評估十分重要。事前若能精準的預測災害的嚴重程度、影響範圍,災害發生時才能及早發布警報,並判斷究竟該引導民眾準備防災,或是直接撤離。在防災建設上,工程師可依據不同地區災害規模的歷史資料來判斷橋墩、堤防的建設強度,或是抽水機應架設的數量,由此可見災害規模評估的重要性。

      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暖化,影響降雨型態,使得位於亞洲地區的臺灣暴雨發生頻率及強度增強;由於都市化現象,土壤大量被水泥覆蓋,使得降下的雨量無法滲入泥土中排出,下大雨時淹水的機率也會增高。輸入量(降雨量)增多,輸出量(排水量)卻減少,因此近年臺灣洪災的規模往往超乎尋常的大,在這樣的氣候趨勢下,我們更應掌握極端災害發生的規模與嚴重性。

      洪災的嚴重性該如何進行評估?相信大家常聽見「五十年一遇大雨」或「一百年一遇大雨」等說法,其中50年、100年指的就是降雨量的「重現期距」,用來表示發生大於或等於該降雨量所需要的平均年數,常以大寫字母T表示。重現期距越大則災害越嚴重,也就是說,一百年一遇大雨的雨量會比五十年一遇大雨要來得高。需要注意的是,一百年一遇大雨並不是指發生過後隔100年才會再發生下一次,而是指平均100年才會發生一次超過該雨量的情形。任一年發生降雨量X,超過特定重現期距雨量XT的機率P,和其重現期距成反比。可使用以下公式求得:
P (X≧XT) = 1/T
舉例而言,任一年內發生一次100年大雨的機率為1/100。
图片
       然而,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降雨模式以及強度,同樣是百年大雨,在澎湖可能只有200毫米的日降雨量,在阿里山卻會達到1000毫米以上的日降雨量(如圖一)。甚至同一地區也會因為氣候變遷而導致降雨量的變化,因此氣象專家除了收集大量過去的歷史資料外,也要預測未來降雨模式。若未來降雨量有明顯上升或下降趨勢,必須將分析方法加以修正,才能準確地模擬降雨量,並計算重現期距。

      重現期距可應用於那些地方?例如中央氣象局發布的豪大雨特報就是依據24小時內降雨量的重限期,若發生2年重現期的降雨量,即會發布「大豪雨特報」,若發生5年重現期的降雨量,則發布「超大豪雨特報」。而就工程建設上而言,工程師會依據風險評估和經費決定工程強度,例如橋梁的高度或橋墩的穩定程度等等。若沒有根據氣候來調整工程的規模,就可能釀成極大的災害。例如,2001年的納莉颱風造成臺北捷運地下淹水,停駛半年,其中主要原因即是因為臺北捷運局以200年重現期洪水量作為防洪標準,然而納莉颱風卻帶來了400年重現期洪水量,遠超過洪閘門以及抽水機的負荷量。因此,氣候越來越極端的未來,防災工程的建設勢必要更重視如重現期等數據模擬,才能有效進行防災。

參考文獻

  1. Ven Te Chow, David R. Maidment, Larry W. Mays (1988). Applied Hydrology. Singapore. McGraw-Hill Book Co.
  2. 林昀靜、盧孟平(2010)。2009年極端降雨事件監測與分析。http://photino.cwb.gov.tw/rdcweb/lib/cd/cd01conf/load/CLM_M-III-03.pdf

Comments are closed.
    图片

    Archives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February 2015
    January 2015
    December 2014
    November 2014
    October 2014
    September 2014
    August 2014
    July 2014
    June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March 2014
    February 2014
    January 2014
    December 2013
    November 2013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Articles

    All
    2013/08/25 水利防災經驗學習平台
    2013/09/02 台灣颱風雨不停
    2013/10/11 雨水下水道警戒水位制定評估研究
    2013/11/21 D-Watch 防災資料視覺化展示系統
    2013/12/31 災害管理經驗學習中心
    2014/01/15 人性化操作考量之歷史颱風事件搜尋程式
    2014/02/15 策略剖析工具─以濁水溪綜合流域治理為例
    2014/03/20 災害防治行動裝置應用程式之使用者介面設計準則
    2014/04/13 防災決策支援系統
    2014/05/12 防災資訊視覺化呈現
    2014/06/05 與自然共存之非工程防災方法
    2014/07/30 防災資料視覺化之應用(上)
    2014/08/13 防災資料視覺化之應用(中)
    2014/09/30 防災資料視覺化之應用(下)
    2014/10/15 Data Visualization 開啟新興研究領域的觸媒
    2014/11/10 水利緊急應變經驗學習中心
    2014/12/31 防災資訊儀表板開發研究
    2015/01/27 有地震!居家房屋怎麼選?
    2015/02/05 水遊戲應用於環境教育活動之初探──以嘉義東石高中水資源防災ߌ
    2015/03/09 天然災害緊急應變演練腳本產生器
    2015/04/09 100年洪水有多大?—淺談重現期距在防災上的應用
    2015/05/13 認識「原水濁度」
    2015/06/25 伏流水
    2015/07/22 颱風假,放不放?停班停課的判定要點
    2015/08/25 與水共存的新世紀 ─ 透水保水的城市
    2015/09/07 水庫清淤
    2015/10/22 眾包救災 ─ 人人都可以是英雄
    2015/11/30 水文歷線,看一場雨後的河川變化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 中心首頁
  • 關於中心
    • 中心任務
    • 中心夥伴
    • 研究團隊
  • 前瞻研究
    • 研究計畫
    • 研究成果 >
      • 成果海報
  • 國際交流
    • 國際活動
    • 國際期刊
  • 國內交流
    • 國內活動
  • 社會服務
  • 新知講堂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