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需要跌水工法?
臺灣地形大部分為較陡的山區,河流相對短小,加上臺灣氣候特性,每年降雨皆相當集中,容易產生洪流,此時遇到河道蛇行或是河床較陡的地區,容易造成縱橫向侵蝕嚴重,使河流挾帶大量的泥沙和土石,一方面造成被侵蝕區地基嚴重的掏刷,一方面這些被帶走的砂石運至下游,將導致下游河道或水庫淤積嚴重,甚至引起氾濫,為了保護民眾的安全,常常需要考慮施以整流工程,跌水工法為其中之一[1]。跌水工法的原理是:在河道中適當地點建造之構造物,透過構造物製造河床垂直高低落差(如階梯般如圖一),當水流經過時能減小水流流速,消耗水流的能量,減緩水流對河床的掏刷,穩定河床的底質,避免災害產生[3]。
- 減緩水流能量,避免河道中土砂的產生與移動。
- 保護被侵蝕河岸坡腳避免崩塌(尤其是泥岩、火山灰地區等特殊地形)。
- 若跌水工增設魚道功能,可有利魚類和水生動物棲息。
跌水工法的建造
過去的跌水工建造時,一般使用鋼筋混凝土為主要材料,然而近幾年因生態工法的推行,跌水工法的建材漸漸有了變化。目前跌水工在建造時,以生態工法取代過去大量使用之人工材料,以「順應自然,就地取材」為主要概念進行跌水工工程之建造,透過工程整治減少自然災害(如:土石流等)對自然環境與人類生存環境之破壞,其優點為成本低且同時能維護生態環境,現今許多的環境整治工程皆使用生態工法,期望在改變自然的同時能帶給環境最小的衝擊。
使用生態工法概念建築的跌水工法,一般使用河道周圍之石塊建造之,其建造形式分為兩大類[4]:
- 石樑工:以天然石塊構築於河床中之橫向構造物,如圖二使用石塊建構出階梯狀的跌水工。
生態工法雖然可帶來許多效益,不過由於使用非人工材料,長期而言容易有缺損與侵蝕,因此後續維護相當重要。以跌水工之維護與檢查為例,一般為暴雨或洪水消退後即應儘速進行,以確保石塊穩定、安全性及其是否有發揮預期之功能[7]。唯有有效地善用生態工法,並維護其功能,才能達到河川整治且保護當地生態環境之多重效益。
參考文獻
- 李祈宏、周憲德(2000)。砂礫河床之跌水沖刷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
- 貴子坑溪跌水工法: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lextsai/4416405850/ - 水環境研究中心生態工法-工法篇:
http://www.cc.ntut.edu.tw/~wwwwec/eco-engineering/eco_eng/eco_eng3.htm - 生態工法於水利上之應用:
http://140.124.61.21/ecoTechCourse/NTUT/H_NTUT_S.pdf -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
http://pwd.gov.taipei/ct.asp?xItem=1229934&ctNode=23060&mp=106001 - 水環境研究中心-水理篇:
http://www.cc.ntut.edu.tw/~wwwwec/eco-engineering/htm - 水環境研究中心-管理篇:
http://www.cc.ntut.edu.tw/~wwwwec/eco-engineering/eco_managemant.htm